出品丨电气CAD吧
不知道你有没有这样的体验,每天的工作任务有时并不多,但实际执行起来却总感觉时间不够用,当同事出去抽烟时,你在忙;当他们去吃午饭时,你还在忙;甚至到了下班时间,他们准备回家了,你依旧在忙碌着。在同事们眼中,你总是那个勤奋可靠的人,似乎总有做不完的事情。然而,只有你自己清楚,这种事无巨细、力求完美的态度虽然赢得了认可,但也消耗了太多的时间和精力,导致你失去了宝贵的休息时间、影响了身体健康,甚至错过了生活中许多美好的体验。
不可否认,有时细致入微的工作方式是必不可少的,但如果你站在更高的角度去审视工作流程,其实都可以利用28原则来处理的,下面我总结了一些日常工作中常见的方法来提高工作效率,希望能对你能够有所帮助,答应我,要对自己好一点~
一、常做笔记
你应该拥有一款笔记类的APP,能满足电脑与手机同步的基本需求,这对提高工作效率是非常有帮助的,例如微软的OneNote、印象、语雀、飞书,甚至是个人博客等等,这些都有助于你方便地将工作中经常需要计算的数据、思考的问题以及查阅的信息进行分类保存,从而构建起属于你自己的知识库。刚开始时可能会觉得进展缓慢,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内容的积累,你会发现这种做法极大地提升了信息检索的速度和个人的工作效率。
举个例子,EPLAN里有些功能不常用,但在特定情况下又非用不可,有时经常为个功能查来查去,问来问去占用很多时间,解决后觉得自己能记住,但其实你记住的只是个印象,不要犹豫,立即记录到你的笔记里,下次再碰到马上就能查到。
二、渐近式标准化
这个词儿可能听起来不专业,但它代表一种态度,一种方法,无论你在用EPLAN也好,用CAD也罢,关键要从一个更高的地方去看待,具体来说将你的工作流程分成两部分:经常变化的和不经常变化的部分。
即使你现在的工作中充满了频繁变动的任务,也应该尽量尝试将其分类为这两部分。这样做可以帮助你在繁琐的工作中找到那些最重要的20%(即所谓的“二八原则”中的关键部分),而剩下的80%则可以相对固定下来,甚至可以直接复制粘贴。这并不是说一开始就能立刻实现的,而是需要通过不断的优化和整理逐步逼近理想状态的过程。
随着不断地调整和完善,最终你会形成一套属于自己的标准化操作流程。这套流程不仅能够显著提高你的工作效率,还能保证工作的质量。因此,尽管这个过程可能是渐进式的,但其长远效益是显而易见的。记住,目标是为了达到最优的工作模式,而不是追求一蹴而就的效果。通过持续的努力,你会发现自己的工作变得更加高效且有序。
三、需求>标准>高效>美观>集成
这段话表达了一个非常重要的观点,它不是我个人创造,而是源自与See Electrical客户经理的一次深刻交流。我对此深表赞同,并且在日常工作中也在积极实践这一理念。这个理念主要强调的是,在处理任何工作任务时,我们首要也是最重要的目标应该是满足“需求”。然而,在实际操作过程中,很多人往往会迷失于追求结果的“美观”上,以至于忽视了最基本的需求,最终虽然可能创作出了看起来非常漂亮的作品,但却未能解决实际问题或达到工作要求,只能说是自我感动罢了。
我们用EPLAN Pro Panel举个例子,许多小伙伴看到那些精致复杂的模型案例后都会心生向往,想要自己的作品也能达到这样的水平。但是,我想提醒大家,一定要三思而行,不要一开始就将“美观”作为最优先的目标。实际上,过分关注这些细节不仅会消耗大量的时间和精力,甚至可能导致项目半途而废。
我推荐的做法是首先明确使用Pro Panel的根本目的:你真正需要通过这款软件实现什么?你的具体任务是什么?经过反思,你会发现,使用Pro Panel的主要目的往往是获取准确的线缆长度数据、检查布线布局是否合理以及确保各部件之间没有相互干涉等问题。对于计算线缆长度而言,其实只需要知道连接点的信息就足够了;至于3D模型,完全可以采用简单的立方体加上贴图来代替复杂的模型设计。
这样做的好处是可以大大提高工作效率,避免因模型过于精细而导致软件运行缓慢的问题。只有当基本功能都已完善并且还有余力的情况下,再去考虑是否要替换为更加精细的模型也不迟。
总之,无论是在使用EPLAN Pro Panel还是其他工具时,我们都应该始终把满足核心需求放在第一位,而不是盲目追求表面的好看。这样才能保证我们的工作既高效又实用。非常Nice,记上这一条到你的笔记APP里吧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