何谓跳线?这里所说的跳线并不是用于电路板上的跳线,而是用于电气设计时等电位端子之间的跨接,用于连接端子排上的端子,也称作:桥接件(下文统称跳线)。翻阅各品牌的产品样本时,你会发现跳线又分作固定式、插入式、转换式等等,五花八门、各种各样,但都有一个相同的功能,那便是为了形成等电位。

为了区分不同样式的跳线,EPLAN将其划分为五类:
  1. 跳线(常规)
  2. 接线式跳线
  3. 插入式跳线
  4. 鞍形跳线
  5. 转换跳线
其中接线式跳线常用于连接相互距离较远的端子,靠并联一根单独的导线去连接,跳线(常规)也是相同的结果,而插入式跳线则用于并联多个相邻端子之间的齿轮型连接排。

而咱们最为常用的则是鞍形跳线,那什么是鞍形跳线,最开始我也挺好奇,直到网上搜了搜马鞍后才恍然大悟,请见下图:

看上去还挺形象 ,真乃一图胜千言啊!
而常见的鞍形跳线又分固定式和插入式,分别用在不同类型的端子桥接上。

好,在了解了端子的这些分类后,我们再来看看EPLAN中是如何来表达它们的。
以图形方式区别的话,EPLAN可以分两类,这两类可分别用在端子的内部(内侧)/外部(外侧)。例如下图中黄色区域用来表达接线式跳线或插入式跳线,绿色区域用来表达鞍形跳线。

端子连接图表来自电气CAD吧,点击下载

在生成各跳线前,需要在原理图中插入“带有鞍形跳线的端子”类别的符号。

然后可以参考以下两种办法分别实现:
一、只要满足以下条件之一,就可以生成鞍形跳线的图形。

1、两个直接相邻的端子,并且端子之间没有可排成行的附件,通过连接并联时。

2、通过“编辑端子排”对话框中,复选多个端子后执行“生成手动鞍形跳线”时,同时手动生成的鞍形跳线会以黑色表示,见下图。

3、通过连接定义点强制功能定义为“鞍形跳线”时。

二、只要满足以下条件之一,就可以生成插入式或接线式跳线的图形。

1、两个不相邻的端子,通过连接并联时,自动生成接线式跳线。

2、通过连接定义点强制功能定义为“插入式或接线式跳线”时。

 

文章的最后,再来说下“转换跳线”,之所以放最后,是由于我也不太明白,因为从端子的选型样本和EPLAN帮助对比看,两者对转换跳线的定义是不同的。
菲尼克斯端子样本中这样定义转换跳线
转换桥接件可方便地对不同额定线径的端子进行桥接,并快速创建电源分配端子,例如将PT 10直插自锁端子连接到PT 2.5直插自锁端子中。
 
而EPLAN帮助中这样定义转换跳线
转换跳线以可控方式连接两个相邻的端子,并且有两个开关状态:“已打开”或“已闭合”,可针对内侧和外侧单独定义。“已闭合”设置会影响到逻辑(连接、电位等),如果已针对一个端子选择了此设置,则将生成到下一个端子的转换跳线连接。“已打开”设置对逻辑没有影响,该设置仅用于识别开关状态。

所以看上去两者不是一个意思,在EPLAN中的转换跳线更像一个通/断的开关,由于理解有限,也不敢误人子弟,所以还请有缘人看到此文章时能解答一下这个疑惑,也可以发到邮箱8360156@qq.com。谢谢!

发表评论

登录... 后才能评论